Search

很奇怪。明明是自己寫的文字,怎麼總看一次就哭一次呢⋯
▪️周慕姿《過度努力:每個「過度」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很奇怪。明明是自己寫的文字,怎麼總看一次就哭一次呢⋯
▪️周慕姿《過度努力:每個「過度」,都是傷的證明》(預購階段已再版)👉🏻https://tinyurl.com/y9nf26zb
—彤雯推薦序—
【你以為你心疼書裡的主角,但你的淚水是為自己而流】

  當收到慕姿老師邀約,希望我為她這本新作《過度努力──每個「過度」,都是傷的證明》寫一篇推薦序時,我其實非常惶恐。不僅因為她的書本本暢銷,在整個華人社會有著極大影響力,更因為我對她的特別情感(藉此機會胡亂告白),讓我有著「絕對不能讓她失望」的壓力。然而翻開初稿,出版社書摘大大的兩行標題映入眼簾的那一瞬間,我竟像遭受一記重擊:

  「『過度努力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生逃避,逃避生命中最重要的事。」

  也就在那一刻,我突然懂了為什麼慕姿老師要邀請我寫序。因為我在她心目中,一直是「過度努力」的代表。

  我和慕姿有著極為相似的求學背景。我們都是別人眼中很會念書的孩子,高中、大學都是自己心中的第一志願,很巧的,還都是同所學校,甚至相同科系。雖然我們選擇了不同的職業,但我們都很努力在各自的領域裡,做到自己認為的「夠好」。

  其實「很努力」好像還不足以形容,用「很拚命」也許更貼切些。

  不誇張。在我的新聞生涯裡,曾幾度冒著生命危險,完成採訪任務:八八風災時,我與採訪夥伴們只差一點點,就墜入暴漲的陳有蘭溪中,讓罹難者名單上多出三個名字。英國倫敦地鐵連環爆炸恐怖攻擊、中國汶川大地震、日本三一一地震、海嘯與核災……我都在現場。家人曾不只一次問我:「為什麼都是你?」

  檯面上我會回答:「這是我的工作,也是我的責任。」但事實是:我不知道該如何拒絕別人對我的託付與期望。

  當別人說:「我只能靠你了。」我會責無旁貸地擔下一切。因為我不想讓別人失望。不只是主管、同事,甚至包括觀眾、粉絲。那絕對不是一種虛榮感,而是一種被需要的肯定。這種情況在家庭關係中更為嚴重,我無法忍受自己是個「不夠好」的太太、媽媽、女兒。即便沒有人要求我、沒有人批判我,我仍無法放過自己。

  就在寫這篇文章的早晨,我先生對從不追劇的我,這兩天居然小小熬夜追劇,笑著說他覺得挺不錯的。但我竟有些罪惡感。

  「追劇真的很浪費時間。既然都是熬夜,還不如熬夜工作,反正都要傷身體的,至少要有點生產力。」

  「但 #為什麼你一定要有生產力?」

  先生的這句話,頓時令我語塞。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。

  我一直覺得「努力」,就是我人生的原廠設定。人「怎麼可以」不努力?

  而這也是書中好幾位主角曾說的話。書裡的八個人,分別因為焦慮、恐慌、憂鬱、暴食、憤怒、關係疏離、購物成癮……等問題尋求諮商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與祕密。你可能會跟我一樣,有種奇異的感受:他們明明都不是我,卻又為什麼都像一部分的我?

  一、購物成癮的小公主:不懂「人活著,到底是為了什麼?」

  二、恐慌症發作的跨國企業高階主管:說「人活著,就是為了追求贏的感覺」,但究竟是「享受贏的感覺」?還是「害怕輸的痛苦」?

  三、焦慮又憂鬱的不犯錯小姐:「與其說害怕輸的感覺,不如說擔心犯錯或失敗時,會麻煩到別人。」總是太在意別人的感受而忘了自己。

  四、與妻子疏離的鋼鐵先生:所以「只要不在意任何人,就不會受傷害!」當然也不會讓人發現,自己其實「不夠好」。

  五、恐慌到過度換氣的自責小姐:人怎麼能不夠好?「這是很丟臉的事。」但嚴格的自我要求,只是為了符合別人的期待,從來不是為了「做自己」。

  六、戴著面具的小木偶:當父母無法接受自己的性向,「我要怎麼做自己?」為了交換愛與不被鄙視,只能忘記自己原本的樣子。

  七、躁鬱的完美媽媽:自己?「當了媽媽後,沒有自己是很正常的。」一定要先滿足所有人的需求,必須「夠完美,夠有用」!

  八、易怒崩潰的總醫師:不「有用」,活在這世上要幹嘛?

  透過慕姿老師的文字,你會驚訝地發現:這八個看似無關的人生難題,竟然環環相扣。前者的疑惑,後者像是給了解答,偏偏這答案卻也正是令自己痛苦的來源。這本書像是一部懸疑電影,每個轉場都留下了伏筆。等著我們和慕姿老師一同抽絲剝繭,挖出最內層、連自己都不敢碰觸的真相。

  我必須提醒你:這是一本很特別的諮商類療癒書。你以為看的是別人的故事,卻可能一直看到自己的影子。你以為你是心疼這些故事的主角,最後卻發現許多淚水其實是為了自己而流。

  那些說不出的苦、無法解釋的痛,在慕姿老師帶領這八個個案,歷經探索、抗拒、覺察、行動的過程中,終於被理解、被看見。也終於讓人明白,「過度努力」的外殼不見得都會用積極做包裝。那些被認為沒用的、抗壓性低的、只會逃避的,若有能力正視自己的心,或許就會發現隱藏在各種情緒風暴下的,其實是個過度努力、想要符合那些並不屬於自己期待的自己。

  慕姿老師說,諮商的工作就像個擺渡人,渡人也渡自己。當我闔上這本書,除了第N度落下眼眶無法盛載的淚水,也感謝慕姿老師藉由邀請我寫推薦序的這個過程,提前渡了我。

  如果,你也常說「沒關係,我自己來就好。」
  如果,也常有人對你說「你應該對自己好一點。」
  如果,你也害怕「不夠好,是不是就代表自己沒用?」
  如果,你也跟我一樣總想著:「我表現得好不好?」而不是:「我好不好?」

  我想現在,該換你上這艘船了。

蕭彤雯(前新聞主播/知名節目主持人)

《補充》
很榮幸受邀,為知名諮商心理師 周慕姿 的最新著作《#過度努力》撰寫推薦序。我看完全書的每一個字、逐頁做筆記,充分展現了《過度努力》的特質⋯😓

明天3/4早上9:45,我會在我的 #飛碟聯播網生活同樂會 節目,專訪慕姿,跟所有朋友分享這本熱騰騰剛出爐的作品。記得收聽喔!我們也會開Call in, 歡迎你一起分享你的故事。

Ps. 合照是我與慕姿的第一次相見~謝謝生活同樂會節目讓我找到這個宛如失散多年姐妹的好友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